贝泰妮陷合规与业绩双重危机,敏感肌神话光环消退
近日,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5年第1期医疗器械检查结果通告显示,贝泰妮及其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云南贝泰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、科凝美(昆明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检查结论均为“限期整改”。
近日,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5年第1期医疗器械检查结果通告显示,贝泰妮及其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云南贝泰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、科凝美(昆明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检查结论均为“限期整改”。
9月18日,这家靠敏感肌护理起家的上市公司市值定格在201亿元,较2021年巅峰时期的1205亿元蒸发超1000亿,相当于每天烧掉近一个小目标。
这份编号为2025年第1期的检查通报,提及了42家企业,检查结论全部为“限期整改”。贝泰妮方面回应称,这只是一次年度的例行监督检查,整改内容不涉及关键项目,也不影响产品质量。
最近贝泰妮这事儿闹得挺凶,一边被云南药监要求限期整改,一边市值从2021年的1200多亿跌到现在200亿出头,一下没了快1000亿,这落差简直跟坐过山车似的。
近日,在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5年第1期医疗器械检查结果通告中显示,A股美妆品牌上市公司贝泰妮(300957.SZ)及其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在检查中被责令限期整改。2025年1月,贝泰妮也曾因子公司广告宣传不合规被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处以2万元罚款处罚。
本月国妆榜HFP继续蝉联第一,ZEESEA空降榜单第三位。百雀羚、欧诗漫和完美日记排名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。
用户说自2018年6月27日发布了首次用户说国妆榜,至今已经累计发布了44次【每月用户最偏爱国妆榜】。每个月,用户说持续跟踪国妆品牌的数据变化,以【用户说指数】为核心,量化评估品牌发声后用户反馈互动的效果好坏,数据涵盖7大类社会化媒体网站,用户说锁定的目标就是
2025年,医药零售行业变革进入深水期,药店转型需求加剧;与此同时,70万余门店的规模给予了功效性护肤品牌无限的想象空间,美丽经济正在OTC渠道爆发式增长。 据中康科技消费者研究中心发布的《中国零售药店功效性护肤品趋势白皮书》,2023全年国内零售药店的功效性
除业绩承压外,公司还面临高管频繁更迭、股东连续减持、主力品牌增长失速、销售费用高企却效益不佳等多重挑战。一度凭借大单品“薇诺娜”驰骋敏感肌市场的贝泰妮,如今正站在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。
奉劝宝子们不要瞎跟风,去瞎买!对于新手的宝子来说太难了,选择对的才是上上签哦!防晒霜一定要做好功课,尤其是秋冬,一定要选一款适合自己的,下面是我总结的口碑最好十大防晒霜,建议姐妹们收藏哦!
公司还从事皮肤护理相关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、生产及销售业务,相关产品主要包括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、透明质酸修护贴敷料等,主要用于微创术后屏障受损皮肤的保护和护理。
2023年到现在也不过才两年时间,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说,这两年的时间或许改变不了什么,那么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呢?
这家以“薇诺娜”起家的公司,靠着敏感肌修护产品一步步做大,甚至一度被称为“药妆国货第一股”。
一旁的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里,以青刺果、马齿苋、滇山茶、滇重楼等本土植物为核心的原料研发正在推进,从源头筑牢云南植物提取的供应链特色。这座斥资5亿元、2023年投产的工厂,满产时年产值可达50亿元,是贝泰妮的产能保障,更是其核心竞争力。
作为专研敏感肌的护肤品牌,薇诺娜同样在敏感肌市场经历长期技术爬坡的历练。近日,经权威机构沙利文认证,薇诺娜已连续五年(2020-2024)中国敏感肌护肤品销售额第一,印证了品牌多年深耕皮肤医学、临床实证和药植科技构筑的专业壁垒。
9月12日,薇诺娜官宣专业青年演员李云霄为薇诺娜品牌特护大使,以专业演员形象传递特护系列敏感肌专业心智。作为备受大众喜爱的青年演员,李云霄在演艺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敏锐的洞察力,坚守传统文化人初心的她,更以专业态度不断突破自我,塑造了众多鲜活的戏剧形象。
“万物皆次抛次抛精华为主流”从次抛精华、次抛防晒到次抛口红,次抛经济正席卷美妆行业,“万物皆可次抛”的趋势愈发明显。其中,次抛精华凭借强功效性与高市场需求,成为各大品牌竞相布局的核心品类。相较于传统瓶装精华,它的小剂量独立包装能在最大程度上隔绝空气、光线,锁住
三年疫情,今年各类数据曝光之下,人心惶惶,但是化妆品行业依旧挺住了,体现着更优异的抗风险能力,下半年开启的7月释放了一丝丝崭新的恢复信号。
前两年我特迷信“护肤品排行榜”,跟着买过不少所谓的“top1”,结果踩坑踩得怀疑人生——花两千多买的某大牌面霜,闷痘闷到爆;跟风入的“国货黑马”精华,用了半瓶一点效果没有。后来摸透了:榜单看的是销量和名气,好不好用得看你的肤质和需求。今天就结合我和身边闺蜜的真
在国内化妆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,曾凭借透明质酸技术优势快速崛起的福瑞达(600223.SH),近期却遭遇了业绩滑铁卢。2025年上半年,这家以颐莲、瑷尔博士为核心品牌的企业,化妆品业务却出现明显业绩下滑。